HKARCHER – 射箭心理學   (何謂一支箭的心境修行)

我一直對射箭心理學充滿興趣,最近參加了一場射箭心理學研討會,藉此機會,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。理解與否其實唔重要,因為心理層面的領悟往往需要時間與經歷慢慢沉澱。

射箭是一項介乎動態與靜態之間的運動,既講求身體控制,又講求心境穩定。而射箭心理學在整個運動心理學領域中,其實支援非常有限,原因在於射箭的心理變化極為細膩且瞬息萬變。用一個字形容,就是「難」。

今次研討會中,講師牛鵬程博士提出了幾個非常值得深思的關鍵詞:「非常心、平常心、一支箭」。表面睇好似簡單,但實際上蘊含極深的心理層次與修為。要真正理解並運用這組詞,絕非一朝一夕之事,而是一場長期的心境修行。

 

🎯 射箭心理三部曲:心境、節奏與時間線

我想簡單分享一下我對射箭心理層面的理解,特別是三個核心概念:

(1)「非常心」(A) 代表運動員應該擁有清晰的願景與對勝利的渴望。這種心態是一種動力來源,驅使射手不斷突破自我,朝目標邁進。

(2)「平常心」(B) 是一種過程心態。對射箭運動員而言,心理穩定性絕對是成敗的關鍵之一。能否在比賽中保持冷靜、專注、自然地面對每一箭,往往決定了最終表現。

(3)「一支箭」(C) 我將它比喻為一條時間線。每一支箭的飛行,都是一段時間的流動與轉化。這條時間線如何運作?又如何被射手掌控與轉化為成果?這正是射箭心理的精髓所在。

我會以一場比賽的時間軸作分析,從賽前準備、進場、熱身、比賽開始、每一箭的節奏與心境變化,到比賽結束後的反思與調整——每一個階段都蘊含着心理層面的轉化與挑戰。

a. 比賽「兩聲訊號前」: 當我們站在發射線前的那一刻,應該懷抱積極的態度,對比賽結果有清晰的願景與期待。這種狀態被稱為「(A)位」「非常心」它代表着動力與目標,但也要留意,過度執著或焦慮亦可能令「非常心」變得消極,反而影響表現。

 

 

b. 比賽「兩聲訊號後」: 當第二聲訊號響起,代表比賽正式開始,這時「(B) 位」的心理時間線正式啟動。運動員需要迅速從「非常心」過渡到「平常心」的狀態,放下對成敗的執念與恐懼,專注於當下的每一箭。

此時,身心應進入穩定、自動調整的節奏,讓動作自然流動,心境保持清澈。這種狀態會一直維持到射箭完成。完成後,心態再次重置,回到「(C) 位」——準備迎接下一支箭的旅程。

 

🎯 心態轉換的節奏:一支箭的心理旅程

射箭不只是技術的展現,更是一場心理的修行。以下是我對「一支箭」與「六支箭」時間線中心理轉換的簡要分析:

🔹 一支箭的心態轉換:

  • 舉弓前 → 非常心態(目標明確、渴望勝利)
  • 瞄準射箭 → 平常心態(專注當下、穩定心境)
  • 射後重置 → 平靜心態(放下結果、準備下一箭)

🔹 六支箭的心態循環:

  • 第一箭:非常心 → 平常心 → 平靜心
  • 第二至第五箭:平常心 → 瞄準 → 射箭 → 平靜心
  • 第六箭完成後 → 回到非常心態,重新聚焦整體比賽目標

每一箭都是獨立的心理時間線,看似簡單,其實極為複雜。只要操作上出現一點偏差,整個節奏就可能失控。運動員必須具備穩定而深厚的心理素質,而這些能力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掌握——它們來自長期的訓練與反覆的體會。

有些人天生擁有這種心理韌性,但更多人需要靠後天努力去培養。射箭比賽對心理的要求極高,並不是每位選手都能達到頂尖水平。這時,教練與運動員就要共同商量發展方向,理解射箭只是人生的一部分,而非全部。

教練的責任,不只是提升技術,更是發掘運動員潛藏的其他天賦與可能性。有時候,轉個彎,反而能走得更遠。

 

 

 

 

🎯 射箭心理與賽場應用能力:教練與運動員的雙向修行

運動員可以做什麼?教練又該如何引導?這一切都取決於雙方的應對能力與理解深度。射箭心理學並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公式,每位運動員的心理結構與反應模式都不盡相同。

我希望教練能夠盡力為每位「精英型」運動員量身打造訓練計劃,深入了解並鞏固他們的心理發展方向。尤其在「非常心態」的訓練中,教練可以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,但這需要大量時間與耐性,教練亦需要具備這種能力與資源。

在最近的研討會中,有提到運動員因比賽環境變化而出現心理問題。我認為這正是「賽場應用能力不足」的表現之一。我曾與一位朋友深入討論過這個概念,覺得非常貼切,因此想在這裡展開探討。

「賽場應用能力不足」的成因很多,最常見的是缺乏實戰經驗與多樣化訓練。外界不可預測的因素——如風、雷、雨、電、溫度、濕度、陽光、噪音等——都可能對運動員造成心理壓力。這些情境必須親身經歷,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動調節與抗壓能力。

如果運動員長期只在單一環境中訓練,尤其是室內,他們往往會失去對變化的適應力。一旦遇上突發情況,這些不確定因素就會成為成敗的關鍵,就像面對鏡頭時的心理壓力一樣。

特別要留意的是:長期室內訓練的運動員,更容易出現「非常心」的負面反彈。這種反應可能包括:害怕失敗、害怕射偏、害怕對手、風太大、未戰先怯等,甚至引發生理反應如心跳加速、流汗、顫抖等。

因此,訓練期間應有一套全面的規劃。教練應安排運動員參與不同類型的比賽,避免長期困在室內環境,盡量設計戶外訓練與模擬比賽,讓運動員逐步融入真實場景,提升應變能力,最終達到自動適應。

我認為:

  • 室內訓練適合用作設備調整與技術細節打磨
  • 戶外訓練則是比賽應用的整合與心理磨合

兩者應該互相配合、合理部署。只做室內訓練會限制運動員的發展,因為室內訓練本質上是輔助性質,而戶外訓練才是全面性的磨練。

事實上,幾乎所有頂尖運動員背後都有一個戶外場地,因為真正的磨練來自於環境的挑戰與汗水的堆疊。這,才是通往高水平的關鍵之一。

 

 

 

🎯 心窗與心力:射箭心理訓練的真實挑戰

失去信心的運動員往往會陷入強烈的負面情緒之中。但如果懂得如何處理這些情緒,反而可以轉化為新的力量。教練的一句正向鼓勵,有時就能成為選手重新站起來的關鍵。

在訓練中,我常提醒學生要學會在特定情境下自我鼓勵,例如:「要贏,就不能放棄任何一箭」、「忘記過去,盡力就無需遺憾」等等。這些話語看似簡單,卻能在關鍵時刻穩住心神。

事實上,沒有任何運動員是天生的冠軍。他們的成長來自不斷的訓練與磨練,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。所以我經常強調「時間線」的重要性——精英運動員必須在有限時間內發揮最大潛能,而教練也要在這條時間線上盡力協助他們攀上高峰。

在心理訓練方面,「非常心」與「平常心」的轉換方式因人而異。「非常心」是一種高度波動的狀態,可以透過靜觀練習來穩定情緒;而「平常心」則適合結合靜觀與意象訓練,達到更深層次的心理調整。

「意象訓練」是一種高效能的方式,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,能幫助運動員修正動作細節、強化心理韌性,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內在溝通訓練。

但也要面對一個現實:人,往往很難向他人打開自己的心窗。這是心理訓練中最糾結的部分。教練與運動員如何打開這把心鎖?這絕非易事。它需要信任、時間、耐性——以及真正的理解。

 

有關靜觀這課題 ,大家可以參考關詩敏小姐網站 ,關小姐在「靜觀射箭」方面豐富經驗 ,
大家有興趣可按下面分享連接鏈 : 靜觀運動協會 Mindful Sports Association

F009 HKARCHER – Aya KWAN

 

🎯 時間的價值與分紙的意義

我想再次強調:青少年所失去的時間,是無法追回的。每一分每一秒都極其珍貴,所以請大家珍惜當下,全力以赴!

在本篇結束前,留下一個小思考給大家: 很多教練習慣向學生索取分紙,但如果我現在放下一張分紙,你又會如何看待它?

這不只是數字的呈現,更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。分紙背後代表的是什麼?是成績?是壓力?還是進步的軌跡?

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。

 

 

2025.06.18

F001 HKARCHER – VicVic LIU